
写住院医师自己的故事(八十四)——妇产科基地:白袍初绽一载路,产科暖光映初心—产科医护获患者锦旗致谢
作为一名在妇产科规培满一年的医师,回望这365天,我的足迹遍布诊室、病房、手术室与产房,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成长的故事,也盛满了对“守护生命”的全新理解。
初入科室时,我像个“跟岗学徒”,连问诊都带着几分生涩——面对孕早期焦虑的准妈妈,不知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产检报告;在病房查看术后产妇,会因紧张漏问恶露情况;甚至给孕妇做胎心监护时,都要反复调整探头位置才能找准胎心。是科室的老师们,用手把手的教导帮我褪去青涩。老师带我坐门诊时,总会在问诊后单独和我复盘:“和孕妇沟通要‘换位思考’,她们怕的不是指标,是未知,你多讲一句‘宝宝很健康’,就能帮她们少一分担心。”还有老师带我参与剖宫产手术时,从术前术野消毒到术中止血操作,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讲解,还不忘提醒我:“手术台上不仅要精准,更要记得台下还有家属在期盼,我们多一分细心,他们就多一分安心。”这一年,老师们教我的不只是医术,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温度——产科面对的不只是孕妇,是一个个期待新生命的家庭,每一次沟通、每一次操作,都连着沉甸甸的信任。
上个月,收到了一面锦旗。原来,这位孕妇生产时她突发宫缩乏力,我协助老师紧急处理,直到宝宝平安降生。接过锦旗的那一刻,我眼眶发热——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科室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对我们所有产科人“熬夜晚班、紧盯指标、守护母婴”的认可。但更让我深思的是:锦旗的分量,从来不是荣誉的象征,而是患者把“生命与希望”交托给我们的信任。从门诊的耐心解答,到病房的细致护理,再到手术室的生死守护,我们的每一点付出,都在为母婴安全筑牢防线。
规培之路还有两年,如今的我早已褪去初来时的迷茫。未来的日子里,我想在“多维度”提升自己:在门诊,要更熟练掌握孕期常见问题的处理,学会用更温暖的沟通缓解孕妇焦虑;在病房,要精准监测产后产妇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感染等风险;在手术室,要精进剖宫产、助产等操作技能,在紧急时刻能更从容地配合团队。我还要继续跟着老师们学习“人文关怀”,比如记住孕妇的产检时间主动提醒,在产后帮新手妈妈指导母乳喂养,用细节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
有人说,产科是“世间最温暖的科室”,因为这里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这一年,我见过孕早期保胎成功时孕妇含泪的笑容,见过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时家属激动的拥抱,也见过团队合力抢救高危产妇后如释重负的欣慰。这些画面,早已刻进我的心底,成为我医学生涯的“初心坐标”。未来,无论遇到多少挑战——是复杂的高危妊娠病例,还是高强度的夜班值守,我都会记得这一年在产科收获的温暖与力量,始终以“敬畏生命、守护母婴”为信念,做一名有技术、有温度的产科医生,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步履不停,越走越坚定。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