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移”路坚守,奏响生命传递的赞歌——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成立三周年回眸

来源:党政办发布时间:2021-07-30 11:23:00

都说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但有些人却用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

2021年7月18日清晨6点35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手术室上演,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实施了一台器官捐献手术。

微信图片_20210730112303.jpg

图为王毅院长正在进行教学

器官捐献者是今年50岁的周先生,湖北武汉人,在海口工作,于2021年7月14日不幸遭遇车祸,重伤不治。在生命的尽头,他捐献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眼角膜。

海医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宋志安称,周先生的大爱之举可挽救5个人的生命,以及让2-4位患者重见光明(角膜移植一个供体只能供给2位患者)。其中,捐献者的心脏和肺脏将分别空运至外省,可挽救2名患者生命;其肝脏和肾脏留在海南省,可挽救3个人的生命。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自2018年7月31日开科至今,先后共完成416例手术,其中肾移植317例(其中亲属活体肾移植31例)、肝移植69例、胰腺移植2例、胰肾联合移植10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肺移植13例、心脏移植3例。“移”路坚守,他们用心用情奏响了生命传递的赞歌。

敢于突破 创造省内多个“第一”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和护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是全国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173家医疗机构之一,是海南省首个也是唯一具备所有大器官(心、肝、肺、肾)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

近3年来,海医二院加强引育高层次医疗人才、深耕学科建设、发力大科研平台,推进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全面提升,为器官移植医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医疗技术基础。该院器官移植的开展,弥补了海南医疗事业的短板,解决了海南人民大病不出岛的难题。器官移植科团队挥斥方遒,砥砺奋进,硕果累累: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其中英文学术专著1部,中文学术专著5部,学科团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科室先后举办海南医学院移植医学研究所第一届器官移植论坛、2020年博鳌透析移植论坛、2021年博鳌透析移植论坛、第一届国际器官移植高峰论坛(网络线上参会人员达到十三万余人),承办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海南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加强移植医学亚专业建设,搭建器官移植学科发展框架,今年4月13日,该院肾脏移植科、肝脏移植科、肺移植科同时开科,心脏移植组也正式组建完成。

敢于突破,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实现了海南移植医学多项“零”的突破,创造省内多个“第一例”: 第一例肺脏移植,第一例儿童肺脏移植,第一例儿童肾移植,第一例肝肾联合移植,第一例胰肾联合移植,第一例胰腺移植,第一例背驮式肝移植,第一例劈离式肝移植,第一例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第一例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第一例ABO血型不相容肝移植……

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2018年12月18日,海医二院肾移植团队成功将一位血型为AB型的母亲的左肾移植给了血型为A型的儿子。这是一台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手术,它填补了海南省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同时意味着饱受尿毒症折磨的患者增加了1/3的肾脏供体。

2019年12月20日,对来自贵州尘肺病患者郭先生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联合胸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ICU)、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经历了5个小时40分钟的紧张手术,成功为他实施了海南省首例双肺移植手术。目前,海医二院肺移植数量已位居全国移植医院前列。

2020年10月25日12点至27日凌晨4点,两个昼夜,近40个小时,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团队40多名医生护士完成10台大器官移植手术,此举创造了海医二院建院以来的纪录。这是对管理、技术、流程、质量、协同的多重考验,是该院器官移植团队的“代表作”之一,也让更多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210730112246.jpg

以心换心 合力倾注人文关怀

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不仅仅是提高医疗技术和完善硬件设施,伴随它产生的还有对患者的理解、尊重与共情心,这就是医学的人文关怀主义。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自开科以来,坚持倡导服务理念与人文思想,通过不断改善医疗和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增加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作为海南省唯一一个移植中心,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每间病房都满满当当,连走廊都加床住上了病号。病人与家属人来人往,但却不杂乱,也无人大声喧哗。面对繁重的护理工作,这里的护士丝毫没有任何不耐烦,始终面带微笑。

不管是手术前的治疗还是手术后的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来说至关重要。

近年来,肾衰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人肾功能衰竭之后需要长期进行透析治疗,很多病人思想压力负担较重,有消极情绪,家属也会因为陪护和费用等问题时有怨言。

器官移植科的护士长吴正敏说:“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我们护士不仅给予患者身体上的护理,同时,竭尽所能地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一个个问题,并且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真诚与关爱。”

年仅10岁的小佳佳因先天性疾病导致慢性肾衰,长期进行腹透治疗,2021年6月6日在海医二院配型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术后需要在移植监护病房严密地监护和观察。刚经历完手术却又见不到家人的小佳佳,情绪非常焦虑和激动,一直在吵着要妈妈。在这期间,监护室每个负责护理佳佳的护士们都非常有耐心地和佳佳解释,不停安抚他的情绪,给佳佳播放儿童动画片以减轻他在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还用手机让佳佳和父母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通过几天的相处,佳佳渐渐和照顾他的护士阿姨们“打成一片”。在转出普通病房之后,佳佳还经常去找照顾过他的护士们聊天,分享心情。

据了解,这样的事例在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司空见惯。吴正敏护士长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倡导大家做一个有温度、有同理心的护士。每周二,护士们会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有意识地获取患者关于器官移植科的住院反馈信息。

微信图片_20210730112231.jpg

视患若亲 仁德促成良好互动

医乃仁术。古希腊医德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今年6月15日,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收到一面锦旗,内容为“救死扶伤、医德高尚”。这面锦旗来自一位肾移植后顺利康复出院的患者李先生及家属。

李先生感激地说道:“记得我刚做完手术那天,半夜伤口疼得受不了。值班医生马上就给我用上了药,还教我呼吸放松法,缓解我的疼痛。住院期间,不论是主管医生还是值班医生都特别的尽心尽责。手术后,我的伤口渗液比较多,有时一天需要更换好多次,医生都不厌其烦地为我消毒换药,而且在周末和节假日也过来查房,关心问候我的病情,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极大地增进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经常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医务人员坚持恪守医德、视患若亲,坚持“做好身边的事”,与患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制剂,而服药时间和剂量需要通过定期复查血药浓度来严格调控。因此,器官移植科对于每一个移植术后出院患者送上一个特定药盒,方便患者区分不同药物的品种和服药时间,帮助患者有效准确地使用免疫抑制剂稳定身体机能。除了赠送“暖心药盒”,他们还为每一个出院患者制定个人专属的健康随访本,随访本可分类记录患者的各个时期身体情况,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方便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地掌握自身情况,避免病情恶化。

对于在院的患者,医生和护士每日利用健康教育手册、画报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器官移植科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创建“医护患微信沟通群”,移植科专家每月在微信群里结合视频图片,对出院后患者行术后健康知识的宣讲。同时,患者及家属在家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会在微信群咨询,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进行答疑解惑,方便了患者和家属,让其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专业的知识解答。

今年6月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响应党的号召,传承红色基因,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由海医二院院长王毅带领着器官移植科专家一行前往海口、文昌等多个地方,上门随访移植术后患者。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倾听患者现存问题并给予健康指导,现场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致力提升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争做德艺双馨、诚信友善的医务工作者,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团队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

据了解,从2018年至今,海南省已完成200多例器官捐献,但依然不能满足器官移植患者的需求,海南全省目前有500多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团队任重道远。

海医二院院长、器官移植专家王毅教授表示,未来,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将从硬件、技术、学术、团队、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六个方面进行学科建设,力争在全部指标上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蓦然回首,即将3周岁的海医二院器官移植科已留下坚实的足迹。“移”路漫漫,生命至上,科室的白衣战士们将抱定移山回海的信念,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动人!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