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命禁区的一把“尖刀” ——海医二院神经外科发展纪实
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拥有约140多亿个细胞,里面的脑组织就像迷宫一样。如果大脑生病了,想要在迷宫中找到问题并成功解决,那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挑战。而他们精通外科和微创介入技术,精心为身处绝境的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就像穿越生命禁区的一把“尖刀”,打开生命的通道,却将风险和难处留给自己。他们就是行走在神经外科医学前沿的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海医二院”)神经外科团队。经过13年多的发展,海医二院神经外科与时俱进、锐意创新,逐渐完善颅底显微外科、内镜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介入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及血管神经外科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亚专业建设。多项业务和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成功跻身于省内神经外科领域的先进行列。
艺高胆大,妙手回春屡“施”不爽神经
外科团队每天面对的都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颅脑部分,这里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各个器官神秘地联系着。因而,他们的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行走,每一个动作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尤其遭遇到血运非常丰富的肿瘤,既要争取全切肿瘤,又要保住生命,还要保证神经功能,可谓难上加难!
图为术前电生理监测探头植入
2008年至今,海医二院神经外科收治各种类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脑动脉瘤等神经外科疾病4000多例,开展神经外科手术6000多例。2015年5月11日,该科冯基高副主任医生门诊接诊了一位11岁的女性患儿。家属说,患儿2008年就已经出现癫痫发作症状,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分别诊断“病毒性脑炎”“精神分裂症”,予以抗癫痫、抗精神分裂治疗,均未见好转。患儿在该院门诊行MRI检查后看见左侧颞顶叶大面积软化灶,这才是造成患儿癫痫大发作的罪魁祸首。经过多学科的讨论,给患者完善术前检查,补充营养后,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在左侧额顶部发迹内。患儿术后未在出现四肢强直抽搐、意识丧失等情况。2018年12月3日,莫业和主任在门诊接诊了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患者诉已丧失味觉有5年余。时不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多就诊理疗头痛均无缓解,就诊前症状频发,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做了头颅磁检查提示巨大前颅窝底脑膜瘤。如不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患者住院后,医疗团队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充分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长达17小时余。患者顺利返回病房,术后第二天清醒,第三天开始进食。他激动地感慨道,困扰多年的头痛终于解决了!2020年7月27日,莫业和主任门诊接诊了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家属说患者近期出现头昏脚重,近事遗忘症状,逐渐加重,外院MRI检查看到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海医二院神经外科一区后急诊行颈部CTA看见患者双侧颈动脉狭窄,右侧颈总动脉完全闭塞,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内讨论,患者双侧颈动脉狭窄均有手术指征,但考虑到患者高龄,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决定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案,优先解决造成患者主要症状的右侧颈部血管,待稳定后再行左侧颈动脉血管,患者先后分阶段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消失,解决了困扰患者生活的症状。
微创治疗,解动脉瘤出血“难题”
“亚专业”的发展,也让神经外科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如今,他们借助显微镜、DSA机器等先进设备,不断挑战“禁区”。在颅内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和显微手术治疗方面,以及颅脑及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已处于省级水平。
图为术中超声协助精准定位肿瘤
2021年3月22日,莫业和主任接诊了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患者诉已反复头痛半月余,当地医院给予止痛治疗无效,已严重影响到睡眠和工作。辗转到海医二院神经外科就诊,莫业和主任指示急诊行头颅CTA检查见大脑中段(M1段)与前交通交汇处动脉瘤,与介入组胡德献副主任医师协商制定手术方案,采取微创介入手术治疗,但患者瘤体有供应前额部血管通过,单纯栓塞会造成术后脑梗死发生。经讨论后决定手术在术中在支架辅助下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患者症状即缓解,并在床上活动。2019年8月21日,冯基高副主任医师急诊接诊了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送至海医二院时已呼吸停止,急诊行气管插管,行头颅CT及CTA见到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确定这是造成患者颞叶脑出血的罪魁祸首。冯基高副主任医师请示莫业和主任后,急诊完善术前检查,采取显微手术治疗夹闭动脉瘤,清除颞叶血肿。术后第五天,患者神志清醒,由重症监护室顺利转入普通病房,行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
刀到病除,止住“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其最大特点之一是有一个扳机点,一般在口周或鼻翼旁,吃饭、刷牙时会导致扳机点被刺激诱发刀割样、过电样的剧烈疼痛。治疗三叉神经痛,对显微外科的要求很高,虽然其主要症状是疼痛,但这是功能性的病变,如果术中稍有差错,就会有死亡风险或造成功能性损伤,因此,当医生要为患者做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时总是十分谨慎。2020年2月24日,莫业和主任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男性患者。家属说患者已有一个多星期只能喝稀饭,不能吃别的东西。莫业和主任了解到,该患者左侧颜面部疼痛4年余,曾被误诊为“牙痛”就诊于某医院口腔科,服用“卡马西平”控制症状,卡马西平通常的用量为每日3片,长期服用卡马西片会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但该患者的用量已经增加至每天6-10片,足见三叉神经痛给他带来的痛苦已经是难以承受。莫业和主任指示患者症状明显,需尽快完善三叉神经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给患者做了三叉神经核磁检查并以此为基础行虚拟现实3D重建模型,看到患者三叉神经被附近血管压迫,这就是患者出现疼痛的罪魁祸首。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最好方法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莫业和团队给患者完善术前检查,补充营养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在耳后,约5厘米长。患者麻醉清醒后,面部疼痛消失。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进食,激动地说:“困扰我四五年的疼痛消失了,我可以放心吃饭了。”无缝衔接,珠联璧合化险为夷大脑的精细,注定了神经外科的手术都是“大手术”,需要医生更仔细。神经外科是一个大的团队,需要多人的合作,甚至多学科的合作,多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地帮患者赢得生死博弈。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情况,为了更好更快的应对,海医二院神经外科和急诊科一同协作,完善院前急救流程,开通绿色通道,病人在转运的过程中就能完成各项检查,将各项数据回传,形成治疗方案,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2020年8月4日21:00时,海医二院神经外科刘达远主治医生值班接到本院急诊科电话,急诊科医师诉急诊来了一位因车祸伤导致严重意识障碍的15岁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急诊插管后行CT检查提示:左侧额颞骨凹陷性粉碎性开放性骨折并硬膜下出血及积气;右侧股骨干骨折,患儿颅骨碎骨片刺入脑组织。刘达远主治医师立即联系本院骨科医师会诊,同时请示莫业和主任及冯基高副主任确定手术方案。紧急联系麻醉科立即安排手术相关事宜,联合骨科共同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密切监护治疗,患儿术后恢复顺利,患儿家属术后康复锻炼后顺利出院。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高难度的手术成功后,护理是必不可少的。重症医学科也有神经亚专业小组,与神经外科无缝衔接,专门负责此类病人的术后护理,给予神经重症患者最专业的医疗服务。在治疗颅脑肿瘤方面,也与多学科开展深度合作,每一例病人在术前就做了详细的规划,术后做综合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MDT讨论,这其中有神经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一系列科室共同参与,大大提高了脑肿瘤病人的生存率。
图为该科医护人员正在查房
兵强马壮,特色技术熠熠闪光
海医二院神经外科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现有医师20人,护士5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科室积极开展各种临床教学、新技术、新项目,如“微创技术”“血管内治疗技术”“偶极子定位技术”“皮层热凝术”“颅底肿瘤的多模态诊治”等,在省内已经达到领先水平。已开展有代表性的手术有:皮层立体定向及脑电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选择性海马切除术、皮层热凝术、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DBS治疗帕金森氏病、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脑干背侧及第Ⅳ脑室内肿瘤、锁孔技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听神经瘤、胆脂瘤等;脊髓空洞症、狭颅症、头颈交界区病变、先天性颅裂、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积极外科干预治疗等。该科承担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
图为病例讨论
斗转星移,海医二院神经外科不变的是永远充满激情的创新精神和悬壶济世的杏林情怀。他们正蹄疾步稳追赶国内外先进水平,疑难手术常规做、特色技术熠熠闪光,让海南人民不出岛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