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肌梗死必须记住“五点”
据调查研究发现,近些年,心肌梗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那么,心肌梗死是什么病呢?
诱发心肌梗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避免心肌梗死呢?今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专家科普心肌梗死相关知识。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诱因
1.过度劳累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情绪激烈变化
过度的激动、紧张、愤怒、悲伤等激烈的情绪变化,可以诱发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冠状动脉堵塞。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有冠心病的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可以通过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血管内皮出现炎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症状
1.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2.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每小时《20ml),神志迟钝、甚至昏服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主。
3.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4.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5.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心肌梗死的先兆和自救
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
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过速;
4.心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
5.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自救方法: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心绞痛缓解后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心肌梗死的预防
1.注重心理平衡
情绪波动会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诱发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刺激。
2.适量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使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对心肌的血供。有冠心病的患者运动可以遵循三原则,就是运动要有恒、有序、有度。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3.避免劳动过度
劳动过度,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
4.饮食均衡
饮食是人们打造健康的“基石”。建议有冠心病的患者要养成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鱼等。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鱿鱼、墨鱼、鱼子。
5.注意气候变化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低温、大风、阴雨气候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应该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注意休息,根据医嘱吸氧。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