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消化道异物频发 消化内镜“巧手”取出护安全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为一名12个月大患儿取出误吞的刀具,再次引发社会对儿童消化道异物问题的关注。据统计,该院今年以来已接诊5例儿童误吞异物病例,常见物品包括硬币、纽扣电池、玩具零件等。消化内镜技术凭借其微创、高效的特点,成为取出异物的“黄金手段”。
案例回顾:内镜团队5分钟化解危机
2025-03-05,一名12个月大的婴儿因误吞一把小刀具被紧急送至医院。患儿出现流涎、拒食症状,DR急诊检查显示上腹部条状致密影,长约35mm。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儿童专用胃镜精准定位,仅用5分钟便将硬币安全取出,患儿术后恢复良好。
“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但食管狭窄,异物易卡顿导致穿孔甚至窒息,必须及时处理。”该院消化内镜中心团队强调,纽扣电池、尖锐物品等更具腐蚀性和危险性,需争分夺秒就医。
护理配合:精细化操作保障安全
护理团队在异物取出术中扮演关键角色。术前需快速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安抚家属情绪;术中配合医生调整内镜角度,严密监测血氧及心率;术后加强观察是否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儿童配合度低,需采用全身麻醉,这对护理的精准度和应急能力要求更高。”内镜护理团队介绍,科室定期开展儿童急救模拟演练,并备齐各类儿童专用器械,以应对突发情况。
家长必读:预防胜于治疗
专家提醒家长:
远离危险物品:将硬币、电池、磁力珠等小物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警惕“隐形杀手”:果核、坚果、鱼刺等食品也可能引发意外。
紧急处理原则:若发现误吞,立即禁食禁水,避免催吐,第一时间送医。
结语:消化内镜技术为儿童消化道异物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预防仍是关键。通过加强家庭看护和社会宣教,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