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 心灵的慰藉与生命的守护
12月10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天是我的阳历生日,今天正常上班,分管三个危重症病人,给患者做治疗、护理、转科、收新病人,每天重复中一样的工作,但是却收获不一样的心情。因为今天接收了一位83岁高龄的“老小孩”。阿公因为肺部感染严重送到ICU,入科时呼吸急促、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低,立即给予储氧面罩吸氧。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且没有家属的陪伴,明显感觉到阿公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班,我们护理小团队非常耐心地跟他进行沟通解释,安抚他的情绪,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阿公的听力非常差,几乎听不到正常音量的分贝,必须挨着他的耳朵大声说话他才能听清楚。这让我在与他交流时不得不提高嗓门,结果第一个班下来,我的嗓子就受不了了,差点变成“小鸭子”。
通过与阿公的沟通交流,我也得到了阿公的信任,他很快就克服了内心的焦虑不安,阿公的听力是我们沟通上最大的“阻碍”,但是阿公的依从性非常高,特别配合我的工作,这使得治疗过程非常顺利。第二天,就顺利的将他的吸氧方式从储氧面罩改成了鼻导管吸氧。
阿公就想一个嘴馋的小孩子,他大约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吃点东西,然后就扯着嗓子喊着:“护士,我肚子饿了,要吃饼干”。不过一会又喊:“护士,我想喝牛奶”....他操着海南腔的普通话,听起来特别可爱。阿公估计喜欢吃桃酥,阿婆和小孩每次来探视都会买一些桃酥过来,但是桃酥又干又噎,所以每次吃都需要一口饼配着一口水。阿公的胃口非常好,一天三餐,饭量也很好,吃嘛嘛香,由于阿公进食量过多再加上在病情需要卧床,活动量减少,两天下来,阿公直接吃成了消化不良。12月12日下午,他又在喊我,我以为他又想吃东西了,走过去扯着嗓子问他:“阿公,肚子饿了吗?”他说:“不饿,就是感觉肚子很胀气,不舒服”。我问他有没有放屁?想不想拉大便?他说都没有,于是我给他腹部按摩一会,他感觉舒服了一些。于是我停下来,因为还有需要病人需要护理。谁知我一停下来,阿公又说:“肚子痛,你按摩我肚子才不痛”。顿时搞得哭笑不得,感觉到阿公就是一个小孩子一样,于是我慢慢哄着他,并通知了值班医生过来检查,医生通过腹部叩诊、问诊,阿公都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告诉他:“阿公,你每天吃太多了,不能这么吃了,消化不了的”。但有趣的是,说到吃东西这件事,阿公的耳朵似乎不那么背了,他能和医生正常对话,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但医生一说其他的话题,他又开始耳背了,和医生说“听不到”,瞬间让医生感到非常无奈又好笑。
面对这么可爱的阿公,我们也是非常有耐心的慢慢和他沟通。有一天晚上,已经到了凌晨时分,他还不睡觉。我问阿公:“阿公,很晚了,怎么还不睡啊?”阿公说:“想老婆儿子了。”我安慰他说:“睡觉吧,睡醒了,你老婆儿子就过来探视看望你了。”但是,阿公并没有听劝乖乖睡觉,一会儿说后背痒,要去抓痒,一会儿又说渴了,要喝水,就这样折腾了一晚上!到了早上六点,我们要开始做口腔护理了,他才开始休息。虽然折腾了一晚上,但对于这个可爱的“老小孩”,我竟然生不起来一点气。因为阿公那漏气的海南普通话听起来特别可爱,因为阿公每次做完治疗后都会很有礼貌地说谢谢,因为阿公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
经过全科医护的悉心治疗和照护,阿公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他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我相信,等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阿公已经康复回老家过大年了。
在没有家属陪伴,自理能力受限的重症监护室里,我们无法阻止疾病带给患者的不适,但我们可以给患者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温暖问候和关怀,即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能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希望。
让我们携手走进ICU患者的心灵世界,用一丝温暖和关怀,共同守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